下午的讲题是「精简版念佛全效使用说明书~六字神功秘笈」,为什麽要讲这个内容呢?
1、因为念佛非常重要!净土宗的核心就是念佛往生成佛,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及《佛说阿弥陀经》的核心也是「执持名号」、「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2、因为「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念佛是往生极乐的唯一正定业。
3、善导大师云: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唯观念佛众生摄取不舍,故名阿弥陀。」阿弥陀佛无量无碍的光明,只是在寻找念佛的众生,同时保护他、救度他、永不离开他,一直到他临终,一定要使他进入无量光明土——这就是「阿弥陀」的意义。
弥陀的名号跟光明是一体的,所以,称念他的名号,自然融入在他的光明之中,要受弥陀的光明摄取,就要专称弥陀名号。
阿弥陀佛勤苦修行成就本愿,为了让我们往生极乐解脱生死,所以我们此生最重要的是随顺阿弥陀佛本愿的「念佛」
当业力现前,随顺阿弥陀佛安排,尽我们本分随顺弥陀本愿,一心念佛,不论结果如何,一定已经比原本更好,不论是往生的心或是世间的祈愿,都随顺弥陀
4、我们持有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宇宙无敌大宝贝,还要善用这个宝贝,敢用、舍得用。不敢用就得不到利益,现在我教大家怎麽用,把六字神功秘笈传授给大家。
修练六字神功必须先练成第一招、第二招,此二招可以打通修练神功的任、督二脉,两招练成,後面功法必定有大成就;反之,难有成就。
【第一招、彻底死心全身放下】
对自己彻底死心的念佛--「机深信」
【第二招、转身向佛入如来掌】
对阿弥陀佛死心塌地的念佛--「法深信」
口诀「机法二种深信」
一、机深信--「凡夫之机」
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一)有毒植物比喻「凡夫如有毒的植物」
1、从根茎叶到花果都有毒。
2、24小时寸步不离的呵护照顾,用最高级的肥料、最好的水细心照料,仍无法改变结果有毒。
3、采摘之後不管如何清洗,都是有毒。
我们凡夫的根机、种性,就是彻头彻尾都是毒的植物品种:
(1)贪瞋痴、烦恼、邪见具足
(2)妄想为体
(3)刚强难调难伏
(4)一千四佛所放舍。所以凡夫所修的全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
善导大师云:
三业精进虽勤,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内心贪瞋邪伪等之毒性杂(身口意)故,名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不可往生也」。
我等凡众,仍不自量,欲以此三毒之身,有漏之心,日夜精勤,苦励身心,求出三界;善导大师将此种精进归类为「杂毒之善」,认为此等精进,虽外现贤善精进之相,而内怀虚假,内心是「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蠍」,此等精进,「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是故,与此实相法相应的真精进,凡夫无份,换言之,凡夫欲以真法供养如来,无门可入。
昙鸾大师说「人天诸善,若因若果皆是虚伪。」
(1)有人拼命每天要完成念佛十万声,一天只睡二、三小时,几乎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2)有人拜《法华经》,一字一拜,拜破了好几条裤子
(3)有人每年去大陆参学……每每想到出家是为了解脱生死
对凡夫来说,念佛以外的一切修行,在因上在果上都是虚假之行(非内心虚假,是指因果有生灭,终归虚无),杂毒之善(本性如此、种性如此),靠念佛以外的修行无法往生,大部分人甚至连杂毒之善也修的很懈怠,大多悠悠泛泛过日,不精勤修行。
而虚假之行、杂毒之善无法往生清净真实的极乐世界,因为因果不符。
因:真实清净之行→果:「清净无为涅盘界」不生不灭的报土。
因:虚假之行杂毒之善→得终究坏灭之果
「虚假之行」,「虚假」是跟不生不灭的「实相」对应而来,非指第六意识心的虚假。指的是修行所得果报有生灭,故称「虚假」,即使是最好的人天福报,终究尽归虚无。
杂毒之善导致虚假之行虚假,如果内心贪瞋痴(杂毒)未除,在杂毒之善的作用之下,所有精进修行都是虚假之行。
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乃至一念一刹那无不真实,因为阿弥陀佛因地中是绝对清净、清白的修行。很多人自认自己是「真诚之人」清清白白做人,这是在人的境界中相对比较出来的,不是真正的清白,清白是随顺法性才能称为清白。
「杂毒之善」指的是修行时,修行中参杂念头。生死凡夫妄想为本体,所有妄念全都应贪瞋痴(如同有毒植物比喻,毒性是与生俱来的)
(二)机深信法语
1.「根机」--法然上人形容自己的根机
法然上人是日本净土宗开宗祖师,被当时佛教界誉为「智慧第一」,是大势至菩萨的应化身,阅藏五遍、兼学八宗,是教界第一之学匠,四十三岁时第八遍阅读善导大师之观经四帖疏,至〈散善义〉「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时,眼睛一亮,当下信心开发,豁然彻悟。
「弥陀本愿宗旨」
「罪恶深重,烦恼炽盛之散乱凡夫,只要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则乘佛愿力,必定往生弥陀报土。」
法然上人一得此理,感激彻髓,高声念佛,不觉泪涌!
法然上人说:
我是不足取之法然也,
十恶之法然,愚痴之法然,
唯念佛欲往生也。
我是不足取之法然也,
如不知黑白之童子,
不知是非之愚人,
唯念佛仰信往生也。
弥陀劝念佛必来迎,
释迦劝念佛必往生,
唯信此一事,
余事皆不知也。
2.「智慧」--法然上人形容自己智慧
吾身既是愚痴卑贱,则不可妄论其他法门也。
3.「内心」--弘一大师形容自己内心
因为出家以後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堕落,身体虽然不是禽兽,而心则与禽兽差不多。天良虽然没有完全丧尽,但是昏愦糊涂,一天比一天厉害,抑或与天良丧尽也差不多了。讲到埋头造恶的一句话,我自从出家以後,恶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现在,可以说是纯乎其纯的一个埋头造恶的人
【案语】弘一大师是深深体悟杂毒之善、虚假之行。
4.「念佛功夫」--源信和尚陈述自己的念佛功夫
源信和尚说他整天约束检点的去念佛,可是实际上净心念佛就只有一二,也就是只有少数,其余皆是浊乱的。这里源信和尚打了个譬喻,这个譬喻引自《涅盘经》十五曰:「如家犬不畏於人,山林野鹿见人怖走。瞋恚难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念佛的心留不住,无法相续,一心不乱VS小鹿乱撞)
5.「念佛功夫」--善导大师形容:
「纵发清心(念佛精进之心),犹如画水」
6.源信上人言:
妄念原是,凡夫本体,妄念之外,别无心也。
直至临终,犹是一向,妄念凡夫。
(三)结论
1.上述是祖师对自己根器的形容,我们比上述的文字更不堪千倍万倍。
2.(弥陀之法方面)
凡夫品种有毒,阿弥陀佛能改良品种。凡夫种性变佛种性
3.阿弥陀佛的愿力与功德是清净真实的,「众生称名愿往生」相应佛愿力,是生死凡夫得到真实清净功德唯一的修行,既然是唯一就必须专一。
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三业所修毫无虚假,顺法性故。
施为趣求亦皆真实。(安置众生於毕竟清净安乐之处)
4.一向专念者有白道可往极乐彼岸,在白道上蒙一切诸佛所护念,白道不会被贪瞋水火损坏,阿弥陀佛的真实功德,不会被众生心念改变或破坏
二、法深信--「弥陀本愿」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一)经典祖证(诸佛证盟的善导大师法语)
(1)「四十八字愿成释」: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2)《往生礼赞》:
弥陀世尊,本发深重誓愿,以光明名号,摄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
(3)善导大师於《观经疏》: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4)《观经疏》说:
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5)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一切凡夫,不问罪福多少、时节久近,但能上尽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专念弥陀名号,定得往生,必无疑也!
必得、定得、易得,这是善导大师迫切的希望众生不要怀疑,信受弥陀本愿。
法然上人言:
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殊胜之本愿。方显弥陀无尽之大悲。
舍散心而往生,无有是理。凡夫之心,何能不散乱?
所以要彻底认清自己的根机,放下靠自己修行解脱的想法,全身心靠倒阿弥陀佛,死心塌地念佛,决定得生极乐!
这二招是基本功,可以打通任督二脉,大家听清楚了吗?
记住了吗?
【第三招、佛光罩身水火不侵】
善导大师「二河白道喻」。
「东岸」就是指我们娑婆火宅,「西岸」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
「水火二河」,「水」代表我们的贪爱;「火」代表我们的瞋恨。
因为凡夫众生的贪心、瞋恨心很强盛,所以用南北不见边、其深无有底的水火二河来形容。
「四五寸的白道」代表愿往生心。
水河的波浪起来,经常把白道打湿,比喻我们的贪爱心经常现起,染污我们的善心。虽修善法,成为杂毒之善。
火焰常烧这条白道,代表我们的瞋恨心、嫌恶心能够烧损功德法财。
东岸有人发遣、西岸有人呼唤,他就上了白道。释迦牟尼佛说:你要往生西方!阿弥陀佛在对面招手,呼唤我们。
西岸阿弥陀佛在招唤「仁者,汝一心正念直来」,以此比喻阿弥陀佛誓愿。「靠我的大誓愿力来保护你!你不用害怕贪瞋水火。」
(1)善导大师的《二河白道喻》说明阿弥陀佛的绝对保证
彼阿弥陀佛在净土招唤我们: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於水火之难。」「你只管放心大胆地过来,不要怕,我能保护你!你不会堕落到水火二河当中。」
(2)我们的贪心强烈如同大水,瞋心猛烈如同大火,在贪瞋水火二河当中,有一条狭窄的白道——代表我们的信愿心;「善心微故,喻如白道」,信愿心很微弱,喻如白道,才四五寸宽。
(3)凡夫就是贪心、瞋心具足,但是如果我们归命阿弥陀佛,愿意去往生,这个清净愿生心,就是「白道」,这样念佛就必定往生。阿弥陀佛没有叫我们去把火熄灭,把水弄乾,如果要求我们把贪瞋烦恼都熄灭,怎麽可能?那就成为难行道了。净土法门是易行道,所以尽管放心,大胆地念佛,任何贪瞋痴妄念,都不会障碍往生!
(4)凡夫的贪瞋如水上漂浮的树枝杂物,信愿往生如水中之月影「流急月不去,心乱佛常住」,坚定信愿相续念佛,必定由白道走向极乐!(待续)
(2024年8月10日,讲於板树体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