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小常识

  1. 「弥陀救度法筵开」四句偈解读
  2. 四十八愿的分类与结归
  3. 「平生来迎」与「临终来迎」
  4. 第十九愿「修诸功德」论
  5. 五十三佛之深意
  6. 十劫成佛
  7. 极乐世界是什麽样的净土?
  8. 无尽劝嘱
  9. 愿生即生
  10. 同处异质、同处异见
  11. 五种难
  12. 因果的分类
  13. 持经持佛
  14. 除苦恼法
  15. 引业与满业
  16. 紫磨金色身
  17. 佛後普贤
  18. 自力不退与佛力不退
  19. 十力佛名
  20. 法藏志愿
  21. 十方众生
  22. 真正、绝对的「三好」
  23. 临终三随
  24. 三在释
  25. 「唯除逆谤」之义
  26. 实相身、为物身
  27. 三重念佛
  28. 念佛人的自觉
  29. 救度凡夫的念佛法门
  30. 凡夫的意义
  31. 阿弥陀佛光寿关系
  32. 《阿弥陀经》名义
  33. 极乐之立名
  34. 「五德瑞现」文略解
  35. 无量寿光的体性力用
  36. 「回向偈」之意
  37. 回向有二
  38. 念观音圣号往生,仍不出弥陀愿力
  39. 往生成佛因果三愿
  40. 三横超
  41. 弥陀名体之关系
  42. 佛门分宗的理由
  43. 对比劝善,彰往生益
  44. 一愿意三愿意
  45. 净土宗的极致
  46. 十劫久远
  47. 指方立相论
  48. 无欲的世界
  49. 净土泛论
  50. 极乐净土之真相
  51. 门余大道
  52. 方便与真实
  53. 三种自然
  54. 圆融至德嘉号
  55. 门余大道
  56. 莲花五德
  57. 二种深信(二)
  58. 二种深信(一)
  59. 他力往生
  60. 二种回向(二)
  61. 他力回向
  62. 名体不二
  63. 二种回向(一)
  64. 二种法身
  65. 二种深信
  66. 无量寿佛
  67. 南无阿弥陀佛
  68. 阿弥陀佛
  69. 归命
  70. 南无
  71. 一代结经
  72. 一代化前
  73. 净土最上根
  74. 顺他意与顺自意
  75. 弥陀本愿之行
  76. 乃至
  77. 具足三心
  78. 下品下生的折与摄
  79. 念佛即是乘佛愿
  80. 忏喜念佛
  81. 念佛超越诸善万行
  82. 专称弥陀佛名即是念佛三昧
  83. 念观废立
  84. 别意弘愿之佛
  85. 六字名号如摩尼宝珠
  86. 静默往生人
  87. 金刚信
  88. 略安心
  89. 一生轻松成佛
  90. 一分钟教你认识「净土宗」
  91. 随顺佛教、佛意、佛愿
  92. 信以客观为据
  93. 无需印证
  94. 成佛度生之极则
  95. 厌秽欣净
  96. 图久当生西
  97. 至亲路各别
  98. 身独不相代
  99. 一切无可乐
  100. 悉令如佛
  101. 泥洹无双
  102. 快乐安稳
  103. 为作大安
  104. 速生我刹
  105. 罪恶观、救度观
  106. 过火闻佛名
  107. 三界如火宅
  108. 弥陀救度的特点
  109. 必信之法
  110. 必说之法
  111. 谤法
  112. 五逆
  113. 三福田
  114. 光号摄化
  115. 入正定聚
  116. 现当二益
  117. 名体一如
  118. 特留此经
  119. 第三世怨
  120. 不苦不乐受
  121. 常没众生
  122. 乐受
  123. 正、像、末三时
  124. 苦受
  125. 五浊
  126. 万行结晶
  127. 强缘
  128. 天人五衰
  129. 他力回向
  130. 三界相状
  131. 轻毛
  132. 十方众生
  133. 真实之利
  134. 他作自受
  135. 无为自然
  136. 愿力自然
  137. 业力自然
  138. 万德洪名
  139. 临终机相
  140. 众生机相
  141. 取意文
  142. 机法一体
  143. 大慈大悲
  144. 摄生三愿
  145. 光号摄化
  146. 释尊本怀
  147. 胎生
  148. 化生
  149. 三辈
  150. 九品
  151. 三福
  152. 凡夫入报
  153. 佛身土报化
  154. 五增上缘
  155. 三缘
  156. 四修
  157. 学律方知自己罪
  158. 五念门
  159. 专杂得失
  160. 五种正行
  161. 入正定聚
  162. 正助二业
  163. 正杂二行
  164. 现当二益
  165. 名体一如
  166. 三心
  167. 回向发愿心
  168. 深心
  169. 至诚心
  170. 厌欣心
  171. 菩提心
  172. 安心
  173. 宗祖
  174. 初祖
  175. 相承论释
  176. 《观经疏》
  177. 五部九卷
  178. 《安乐集》
  179. 《往生论注》
  180. 《易行品》
  181. 《往生论》
  182. 《佛说阿弥陀经》
  183.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184. 净土宗
净土宗
净土文库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净土文库 > 净土小常识
top

净土小常识

「弥陀救度法筵开」四句偈解读

净土宗编辑部

       慧净法师於《念佛超荐仪轨》开篇偈颂云:

弥陀救度法筵开,
清净海众降临来,
广度众生生极乐,
诸佛欢喜畅本怀。

       这四句偈,简洁而深刻地总摄了净土法门的核心精神: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极乐世界的清净庄严、圣众的护念接引,以及十方诸佛的共同赞叹,也体现了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究竟理想。

 

一、「弥陀救度法筵开」—— 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

       「法筵」原指佛陀说法的盛会,此处比喻弥陀救度之门,如无尽盛宴,普开十方,不拒一人。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大愿,其中以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最为根本:「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只要众生信佛念佛,便必得接引,无一遗漏。因此,「法筵开」表徵:

       1.全凭佛力:彻底仰仗弥陀愿力救度,不依自力修行功夫。
       2.平等普摄:无论贵贱、智愚、善恶,只要愿生净土,皆得往生。

 

二、「清净海众降临来」—— 极乐圣众的慈悲护念

       「清净海众」指极乐世界的诸大菩萨,如观音、势至,以及无量清净海会圣众。他们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常随阿弥陀佛出现,护念念佛众生。

       《阿弥陀经》云:「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

       此句显示:

       1.佛菩萨现前:弥陀与圣众必定现前,消除恐惧与业障。
       2.同行善友:极乐菩萨不仅临终相迎,更是学佛路上的良师益友,导引念佛行人共趣佛果。

 

三、「广度众生生极乐」——净土法门的普世价值

       阿弥陀佛的本愿,为度尽一切众生往生净土、脱离六道。此句强调「广度」,即不限宗教、不论根器,只要信佛念佛,皆可得度。

       极乐世界为何殊胜?

       1.无有众苦:远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
       2.但受诸乐:境界清净,六尘皆说法,自然增进菩提。
       3.成佛捷径:无须三大阿僧只劫的苦行,即能圆成佛道。

       净土法门的易行与殊胜,正在於它让凡夫藉佛力横超三界,速得解脱。

 

四、「诸佛欢喜畅本怀」——十方如来的共同赞叹

       「畅本怀」,即实现诸佛的根本愿心。诸佛出世,无非为令众生离苦得乐、究竟成佛;而唯有净土法门,能令下根众生也得解脱,故十方诸佛无不欢喜赞叹。

       《阿弥陀经》中,释迦牟尼佛言:「如我今者,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之利。东方亦有阿鞞佛、须弥相佛……如是等恒河沙数诸佛,各於其国,出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汝等众生,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

       此後,佛又连续说到南方、西方、北方、上方、下方的诸佛,也同样於各自国土出广长舌相,宣说相同的诚实之言。

此说明:

       1.诸佛共证:净土法门是十方诸佛同声赞叹、共同证诚与劝信的法门。
       2.畅佛本怀:净土法门能令一切众生究竟成佛,圆满诸佛度生之本怀,最能彰显诸佛无尽的智慧、慈悲与愿力。

 

总结:横超生死,登上普度大船

       此四句偈从弥陀救度、圣众护念、广度众生、诸佛共赞,层层铺展,显示出净土法门的殊胜圆满与无边慈力:

       弥陀救度法筵开:弥陀早已普开法筵,只待众生信受。
       清净海众降临来:圣众慈悲护念,念佛人永不孤单。
       广度众生生极乐:不论根器、善恶,万类皆得往生。
       诸佛欢喜畅本怀:十方诸佛同声赞叹,印可此法门为度生最胜之道。

       这不是凡夫自力、苦苦摸索的修行小径,而是阿弥陀佛本愿所成、十方诸佛共同证信的「普度大船」。只要愿意称名念佛,便已登上这条通往极乐的光明航道——不再漂泊、不再迷失,生死大事、成佛大业,从此终於有了着落。

分享到
中华净土宗协会
净土宗文教基金会

11059台北市信义路五段150巷22弄41号
电话:02-8789-4818
传真:02-8780-7050
E-mail:amt@plb.tw

護 持 捐 款

● 郵局劃撥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50230511

● 銀行匯款
一、一般及ATM:
銀行名稱:台北富邦銀行莊敬分行
銀行代號:012
戶 名:社團法人中華淨土宗協會
帳 號:00461102022480
註:匯款/轉帳成功後,敬請來電告知捐
款人資料,以便開立收據。
電話:02-8789-4818

二、國外匯款:
Bank Name:
TAIPEI FUBON COMMERCIAL BANK CO.,LTD.
JUANGJING BRANCH
Bank Address:
NO.286, JUANGJING ROAD, TAIPEI CITY,
TAIWAN, R.O.C.
Tel:002-886-2-2722-6206
Fax:002-886-2-2720-6967
Swift Code:TPBKTWTP
Account(A/C):00461102022480
Name:Chinese Pure Land Buddhis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