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放生可以減少業障嗎?
問:布施和放生可以減少業障嗎?
答:是的,可以減少業障;但是,也可能增加業障。怎麼還會增加業障呢?就看你做得如法不如法。
先說減少業障。這是大家共同認識的。布施能利及他人,放生能拯救生命,無疑是善的行為,一定有善的果報。其實,不僅布施和放生,一切佛法提倡的修行方式,只要如法去做,都有止罪、生福的功能。比如誦經、念咒、持戒、念佛,都能止罪業,生福報。
為什麼還會增加業障呢?比如布施,布施的人如果心不清淨、不純正,在人前做秀,沽名釣譽,邀譽,這樣一定會增加業障,甚至事業會不順利。因為發心不純正,過於高調、宣揚,會引起人家的譏嫌、批評,也會招惹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發心不正肯定不好。
再比如放生,放生本來是生命在危險當中,要拯救它,這是非常好的。可是現在很多人放生,專門花錢請人去買。這些放生的魚類啊,鳥類啊,本來在山林、河澤中自由生活,可是因為你要放生,花了很多錢,所以人家去捕撈給你放生。捕撈時驚嚇受傷,路上也會死掉許多,因為空間、水分不夠,時間過長等等。那這有功德嗎?這就造罪了,不能減少業障,反而增加業障。
另外要說明,對「業障」這個詞的理解,「業」是人的行為,「障」是障礙。障礙什麼呢?有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障礙福樂。
一方面是障礙解脫。
障礙福樂是比較淺層次的,就是現世的利益、幸福、安樂。如果行善就有福的果報,如果造惡就會有苦的果報,障礙我們現世的幸福、利益、利樂,這叫作業障。如果以這個為標準,我們行善時心存善良,心存利他的願望,發心端正,都可以減少業障,增加我們的福樂。因為這個業是好的、善的,善業會得福的果報。
但如果就解脫這個更高的標準來說,不僅罪業、惡業會障礙我們解脫,讓我們受苦,愚癡顛倒;其實福業也會障礙。福業怎麼會障礙呢?
福業也是現世的,罪和福是相對而說,就像高和低、明和暗、晝和夜,有此就必有彼,所以,罪和福永遠都在輪迴的境界當中。比如說三惡道是罪,有罪就有地獄、餓鬼、畜生;三善道就是福,可是不管三惡道還是三善道,都在六道輪迴、三界火宅當中,都障礙我們出離、解脫。
所以《無量壽經》說:「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五惡道或是六道,都是障礙解脫的境界。真正的解脫是超越罪和福的觀念,不生不滅。罪福都是空性,並沒有一個真實性的存在。我們如果執著在這一方面,不僅罪業有障礙,福業也會有障礙。當然,這個要求標準就更高了。
一般所講的業障,因為一般人的境界都比較低,追求的都是現世福樂,行善積德增長福樂,消除業障,這是淺顯的層次。但是佛法的究竟目的不在這裡,而是求清淨解脫,所以罪福都構成障礙。
我們修福都不容易了,還有障礙,怎麼辦呢?
以聖道門修行就要開發般若智慧。記得有位大德,有一次他出去,把他的珠寶啊,錢財啊,都運到江里一把沉掉了。別人說:「拿來救濟窮人不是很好嗎?幹嘛把它沉掉了?」他說:「我生生世世都被這事耽誤了,沒有出離,今生不幹這事了。」當然,這是示現的,懂得這個道理,未必一定要把東西都沉下去。意思就是他生生世世都做這樣有形有相的布施,然後得到福樂的果報,但是執著於這個福樂、福業,沒法出離,所以今生要起一個決斷的對治行為,不再做這件事了,看透了它的虛偽性。這是一個例子。
要超越罪福,剛才講的,一個就是獲得般若智慧,那就超越了,契入不生不滅。但我們凡夫做不到,我們有一個辦法,就是念佛。念佛是真正消業障,既可以得現世的福樂,更可以得出世的解脫,乃至究竟成佛。所以,念佛,不管怎麼念,都沒有副作用,只會消業除障、增福增慧,乃至究竟成佛。這是最妥當、最有效的辦法。不論是布施,還是放生、持戒等等,所有一切功德都不如念佛。
那念佛就不會起業障嗎?
如果不善用心,比如有的人非常躁妄,追求神通等等,這樣的話,可能也會一時犯毛病。因為他沒有真正發起願生淨土的心,沒有建立正確信仰,這個障不是障礙在法的本身,而是障礙在他的身上。即使如此,暫時看上去雖然有障礙——他不在這裡起障,在別的地方一定會起障,因為他的心態就是這樣,甚至可能心理上形成障礙了,但究竟來講,念佛還是會得到大的利益。念佛這個金剛種子,佛號本身的利益功德並沒有喪失,仍然會救濟他,所以這是念佛的究竟利益。
古人都說「修行以念佛為穩當」,這句話是千錘百煉來的。種種修行其實都有風險,也比較難。比如布施、放生可以消業吧,想不到也有可能會增加業障;即使純粹地按照善良的心願去做,利他、放救生命,它是一種福業,也會障礙解脫。這樣的話,就是用功甚多,得益甚少,甚至叫作「三世怨」,今生修的福德、福報很大,來生高官厚祿,就忘了修行,造罪造業了,第三生反而墮落更深。所謂「顛倒善果,能壞梵行」,這種善業果報是不清淨、顛倒性、虛偽性的,讓真正的修行受到破壞。可是念佛千穩萬當,絕對沒有這一些,因為它是靠阿彌陀佛的究竟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