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講題是「精簡版念佛全效使用說明書~六字神功秘笈」,為什麼要講這個內容呢?
1、因為念佛非常重要!淨土宗的核心就是念佛往生成佛,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及《佛說阿彌陀經》的核心也是「執持名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
2、因為「望佛本願,意在眾生,一向專稱彌陀佛名!」念佛是往生極樂的唯一正定業。
3、善導大師云: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唯觀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故名阿彌陀。」阿彌陀佛無量無礙的光明,只是在尋找念佛的眾生,同時保護他、救度他、永不離開他,一直到他臨終,一定要使他進入無量光明土——這就是「阿彌陀」的意義。
彌陀的名號跟光明是一體的,所以,稱念他的名號,自然融入在他的光明之中,要受彌陀的光明攝取,就要專稱彌陀名號。
阿彌陀佛勤苦修行成就本願,為了讓我們往生極樂解脫生死,所以我們此生最重要的是隨順阿彌陀佛本願的「念佛」
當業力現前,隨順阿彌陀佛安排,盡我們本分隨順彌陀本願,一心念佛,不論結果如何,一定已經比原本更好,不論是往生的心或是世間的祈願,都隨順彌陀
4、我們持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宇宙無敵大寶貝,還要善用這個寶貝,敢用、捨得用。不敢用就得不到利益,現在我教大家怎麼用,把六字神功秘笈傳授給大家。
修練六字神功必須先練成第一招、第二招,此二招可以打通修練神功的任、督二脈,兩招練成,後面功法必定有大成就;反之,難有成就。
【第一招、徹底死心全身放下】
對自己徹底死心的念佛--「機深信」
【第二招、轉身向佛入如來掌】
對阿彌陀佛死心塌地的念佛--「法深信」
口訣「機法二種深信」
一、機深信--「凡夫之機」
一者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一)有毒植物比喻「凡夫如有毒的植物」
1、從根莖葉到花果都有毒。
2、24小時寸步不離的呵護照顧,用最高級的肥料、最好的水細心照料,仍無法改變結果有毒。
3、採摘之後不管如何清洗,都是有毒。
我們凡夫的根機、種性,就是徹頭徹尾都是毒的植物品種:
(1)貪瞋癡、煩惱、邪見具足
(2)妄想為體
(3)剛強難調難伏
(4)一千四佛所放捨。所以凡夫所修的全是雜毒之善、虛假之行。
善導大師云:
三業精進雖勤,苦勵身心,日夜十二時,急走急作,如炙頭燃,內心貪瞋邪偽等之毒性雜(身口意)故,名雜毒之善、虛假之行,「不可往生也」。
我等凡眾,仍不自量,欲以此三毒之身,有漏之心,日夜精勤,苦勵身心,求出三界;善導大師將此種精進歸類為「雜毒之善」,認為此等精進,雖外現賢善精進之相,而內懷虛假,內心是「貪瞋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此等精進,「雖起三業,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是故,與此實相法相應的真精進,凡夫無份,換言之,凡夫欲以真法供養如來,無門可入。
曇鸞大師說「人天諸善,若因若果皆是虛偽。」
(1)有人拼命每天要完成念佛十萬聲,一天只睡二、三小時,幾乎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
(2)有人拜《法華經》,一字一拜,拜破了好幾條褲子
(3)有人每年去大陸參學……每每想到出家是為了解脫生死
對凡夫來說,念佛以外的一切修行,在因上在果上都是虛假之行(非內心虛假,是指因果有生滅,終歸虛無),雜毒之善(本性如此、種性如此),靠念佛以外的修行無法往生,大部分人甚至連雜毒之善也修的很懈怠,大多悠悠泛泛過日,不精勤修行。
而虛假之行、雜毒之善無法往生清淨真實的極樂世界,因為因果不符。
因:真實清淨之行→果:「清淨無為涅槃界」不生不滅的報土。
因:虛假之行雜毒之善→得終究壞滅之果
「虛假之行」,「虛假」是跟不生不滅的「實相」對應而來,非指第六意識心的虛假。指的是修行所得果報有生滅,故稱「虛假」,即使是最好的人天福報,終究盡歸虛無。
雜毒之善導致虛假之行虛假,如果內心貪瞋癡(雜毒)未除,在雜毒之善的作用之下,所有精進修行都是虛假之行。
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乃至一念一剎那無不真實,因為阿彌陀佛因地中是絕對清淨、清白的修行。很多人自認自己是「真誠之人」清清白白做人,這是在人的境界中相對比較出來的,不是真正的清白,清白是隨順法性才能稱為清白。
「雜毒之善」指的是修行時,修行中參雜念頭。生死凡夫妄想為本體,所有妄念全都應貪瞋癡(如同有毒植物比喻,毒性是與生俱來的)
(二)機深信法語
1.「根機」--法然上人形容自己的根機
法然上人是日本淨土宗開宗祖師,被當時佛教界譽為「智慧第一」,是大勢至菩薩的應化身,閱藏五遍、兼學八宗,是教界第一之學匠,四十三歲時第八遍閱讀善導大師之觀經四帖疏,至〈散善義〉「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業,順彼佛願故。」時,眼睛一亮,當下信心開發,豁然徹悟。
「彌陀本願宗旨」
「罪惡深重,煩惱熾盛之散亂凡夫,只要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則乘佛願力,必定往生彌陀報土。」
法然上人一得此理,感激徹髓,高聲念佛,不覺淚湧!
法然上人說:
我是不足取之法然也,
十惡之法然,愚癡之法然,
唯念佛欲往生也。
我是不足取之法然也,
如不知黑白之童子,
不知是非之愚人,
唯念佛仰信往生也。
彌陀勸念佛必來迎,
釋迦勸念佛必往生,
唯信此一事,
餘事皆不知也。
2.「智慧」--法然上人形容自己智慧
吾身既是愚癡卑賤,則不可妄論其他法門也。
3.「內心」--弘一大師形容自己內心
因為出家以後二十年之中,一天比一天墮落,身體雖然不是禽獸,而心則與禽獸差不多。天良雖然沒有完全喪盡,但是昏憒糊塗,一天比一天厲害,抑或與天良喪盡也差不多了。講到埋頭造惡的一句話,我自從出家以後,惡念一天比一天增加,善念一天比一天退失,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是純乎其純的一個埋頭造惡的人
【案語】弘一大師是深深體悟雜毒之善、虛假之行。
4.「念佛功夫」--源信和尚陳述自己的念佛功夫
源信和尚說他整天約束檢點的去念佛,可是實際上淨心念佛就只有一二,也就是只有少數,其餘皆是濁亂的。這裏源信和尚打了個譬喻,這個譬喻引自《涅槃經》十五曰:「如家犬不畏於人,山林野鹿見人怖走。瞋恚難去如守家狗,慈心易失如彼野鹿。」(念佛的心留不住,無法相續,一心不亂VS小鹿亂撞)
5.「念佛功夫」--善導大師形容:
「縱發清心(念佛精進之心),猶如畫水」
6.源信上人言:
妄念原是,凡夫本體,妄念之外,別無心也。
直至臨終,猶是一向,妄念凡夫。
(三)結論
1.上述是祖師對自己根器的形容,我們比上述的文字更不堪千倍萬倍。
2.(彌陀之法方面)
凡夫品種有毒,阿彌陀佛能改良品種。凡夫種性變佛種性
3.阿彌陀佛的願力與功德是清淨真實的,「眾生稱名願往生」相應佛願力,是生死凡夫得到真實清淨功德唯一的修行,既然是唯一就必須專一。
阿彌陀佛因中行菩薩行時,乃至一念一剎那,三業所修,皆是真實心中作,三業所修毫無虛假,順法性故。
施為趣求亦皆真實。(安置眾生於畢竟清淨安樂之處)
4.一向專念者有白道可往極樂彼岸,在白道上蒙一切諸佛所護念,白道不會被貪瞋水火損壞,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不會被眾生心念改變或破壞
二、法深信--「彌陀本願」
二者決定深信:彼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攝受眾生,無疑無慮,乘彼願力,定得往生。
(一)經典祖證(諸佛證盟的善導大師法語)
(1)「四十八字願成釋」:
若我成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下至十聲,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彼佛今現,在世成佛,當知本誓,重願不虛,
眾生稱念,必得往生。
(2)《往生禮讚》:
彌陀世尊,本發深重誓願,以光明名號,攝化十方,但使信心求念;
上盡一形,下至十聲、一聲等,以佛願力,易得往生。
(3)善導大師於《觀經疏》: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緣也。
(4)《觀經疏》說:
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5)善導大師《觀經疏》說:
一切凡夫,不問罪福多少、時節久近,但能上盡百年,下至一日、七日,一心專念彌陀名號,定得往生,必無疑也!
必得、定得、易得,這是善導大師迫切的希望眾生不要懷疑,信受彌陀本願。
法然上人言:
散心念佛之往生,方是殊勝之本願。方顯彌陀無盡之大悲。
捨散心而往生,無有是理。凡夫之心,何能不散亂?
所以要徹底認清自己的根機,放下靠自己修行解脫的想法,全身心靠倒阿彌陀佛,死心塌地念佛,決定得生極樂!
這二招是基本功,可以打通任督二脈,大家聽清楚了嗎?
記住了嗎?
【第三招、佛光罩身水火不侵】
善導大師「二河白道喻」。
「東岸」就是指我們娑婆火宅,「西岸」就是指西方極樂世界。
「水火二河」,「水」代表我們的貪愛;「火」代表我們的瞋恨。
因為凡夫眾生的貪心、瞋恨心很強盛,所以用南北不見邊、其深無有底的水火二河來形容。
「四五寸的白道」代表願往生心。
水河的波浪起來,經常把白道打濕,比喻我們的貪愛心經常現起,染污我們的善心。雖修善法,成為雜毒之善。
火焰常燒這條白道,代表我們的瞋恨心、嫌惡心能夠燒損功德法財。
東岸有人發遣、西岸有人呼喚,他就上了白道。釋迦牟尼佛說:你要往生西方!阿彌陀佛在對面招手,呼喚我們。
西岸阿彌陀佛在招喚「仁者,汝一心正念直來」,以此比喻阿彌陀佛誓願。「靠我的大誓願力來保護你!你不用害怕貪瞋水火。」
(1)善導大師的《二河白道喻》說明阿彌陀佛的絕對保證
彼阿彌陀佛在淨土招喚我們:
「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眾不畏墮於水火之難。」「你只管放心大膽地過來,不要怕,我能保護你!你不會墮落到水火二河當中。」
(2)我們的貪心強烈如同大水,瞋心猛烈如同大火,在貪瞋水火二河當中,有一條狹窄的白道——代表我們的信願心;「善心微故,喻如白道」,信願心很微弱,喻如白道,才四五寸寬。
(3)凡夫就是貪心、瞋心具足,但是如果我們歸命阿彌陀佛,願意去往生,這個清淨願生心,就是「白道」,這樣念佛就必定往生。阿彌陀佛沒有叫我們去把火熄滅,把水弄乾,如果要求我們把貪瞋煩惱都熄滅,怎麼可能?那就成為難行道了。淨土法門是易行道,所以儘管放心,大膽地念佛,任何貪瞋癡妄念,都不會障礙往生!
(4)凡夫的貪瞋如水上漂浮的樹枝雜物,信願往生如水中之月影「流急月不去,心亂佛常住」,堅定信願相續念佛,必定由白道走向極樂!(待續)
(2024年8月10日,講於板樹體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