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招、萬法歸一專又復專】
(一)說明引牛吃草喻「一向專念VS雜行雜修」
一向專念讓我們深層意識持續念佛,即使淺層表面意識有生氣、悲傷,各種情緒,也不影響信願念佛,達到平生業成。
念佛眾生能得阿彌陀佛佛光獨照(不為餘緣光普照)攝取不捨,念念不捨者能達到平生業成是因為念頭不是只有表面上的意識,還有潛意識。
當我們長期思維同一件事情會產生習慣性,假設我們長期思維A這件事,當我們暫時放下改思維B的事情的時候,潛意識裡面仍會有A的念頭存在,並且潛意識中的念頭一樣會影響人的行為與想法。
用最容易明白的例子來比喻,就是母親深愛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時時刻刻關愛、擔心孩子,即使因為上班工作或是做其它事情的時候不得不暫時放下對孩子的想念,但這時候心中愛孩子的念頭還是存在的,而且所有行為有意無意都會表現出對孩子的疼愛。
同樣的,一向專念的念佛人,雖然沒有辦法24小時念佛。但是,沒有念佛的時候,佛號是存在潛意識中,並沒有消失。
一向專念就是隨自身因緣,盡心念佛,念念不捨,就可以了。
「專志西方:引牛吃草喻」
《安樂集》引曇鸞大師文說:「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未入地位,念力須均。如似置草引牛,恆須繫心槽櫪,豈得縱放,全無所歸。」
曇鸞大師康存之時就專修淨土法門,毫不動搖。當時的皇帝就指責他,問他說:「十方都有佛國,十方都有淨土,你怎麼捨棄掉其他九方的淨土,而偏偏獨鍾西方的彌陀淨土,這豈不是有執著偏見嗎?」這裡所指的皇帝,不是南朝的梁武帝,就是北朝的北魏皇帝,這兩位皇帝對曇鸞大師都非常恭敬,尤其梁武帝曾向著北方頂禮曇鸞大師,讚歎他是肉身的菩薩,北方的皇帝也讚歎曇鸞大師是神鸞不可測,這裡應是指魏孝靜帝。可說「不打不相識」,這位君王因為還沒有完全瞭解曇鸞大師,所以來和他辯論,經過一番辯論之後,才曉得曇鸞大師學問之深、道德之高,修行專注真的令人欽佩,所以特別恭敬曇鸞大師。
曇鸞大師怎麼回答呢?曇鸞大師說「吾既凡夫,智慧淺短」,我是一個罪惡生死凡夫,沒有智慧,只有罪業。還沒有進入不退轉位,甚至還沒有解脫生死輪迴,因此信仰、修行都必須專一不雜。
「如似置草引牛」,就好像放草來引牛吃草。這譬喻什麼呢?「草」譬喻極樂世界的莊嚴,以極樂世界的莊嚴來引起十方眾生的欣慕之心;我們就像「牛」,對牛來講,草是放在槽櫪。「槽櫪」譬喻西方極樂世界,我們就「恆須繫心槽櫪」,這顆心就要常常掛在西方極樂世界,而不是說「十方都有淨土,有時候向著西方,有時候向著東方,有時候向著南北方」,這樣就不能專心依附。因此曇鸞大師說「恆須繫心槽櫪」。
「豈得縱放,全無所歸」,怎麼可以隨便什麼地方都可以,而沒有一個固定的歸宿呢!
一向專念VS雜行雜修
一向專念
|
雜行雜修
|
真實修行真實功德
|
虛假之行雜毒之善
|
佛光普照,唯攝念佛者
|
總不論照攝余雜業行者
|
行走於白道
蒙諸佛護念通往彼岸
|
生死大海中,諸邪業繫
雖有願往生心,但所修行是虛假之行,所以,此條願往生的白道會受貪瞋水火所破壞。
|
稱名念佛仰仗佛力,易
|
急走急作如炙頭燃,難
|
多善根福德因緣
|
種下未來解脫之因
|
三根普披,上至普賢下至阿鼻地獄皆可隨自己因緣稱名
|
上根利智精勤不懈
|
真實因得真實果
因果相符,必往生(100%)
|
虛假因得虛假果
因果不符,不可往生(千中少有一二)
|
不論何時、何處、何種情況下往生,阿彌陀佛臨終前決定現前!決定往生!
|
|
(二)不受別解別行、異學異見的言論影響,堅定信願念佛到底,不看不聽最安全!其餘法門再吸引人,說得再動聽再玄妙奇巧靈驗,也絕對不動搖。(萬牛莫挽)
既遇彌陀救度,即應信受不疑,以此為人生最高之價值與終極之目的,以圓滿這一期難得難遇的人生!
不看善導大師教法以外的書籍、文字、影片。(強調三次)
太多人拿聖道法門法門自力修行的念佛開示影片來問我:
「師父!這怎麼跟你說的不一樣」
善導大師:「曠劫以來居生死,三塗常沒苦皆逕;始服人身聞正法,猶如渴者得清泉。」用這種心情珍惜得遇善導大師教法。
玄奘大師西去取經,在漠賀延磧沙漠,五天四夜滴水未進,大師口乾舌燥全身發燙,頭暈目眩,連人帶馬倒臥沙層上奄奄一息。
大師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感得菩薩救拔,第五夜夜半,忽然颳起一陣涼風吹到身上,渾身感到涼快,老馬突然轉方向經過數里,突然看見了青草數畝,那馬像發狂一樣,撒蹄狂奔趕到草地上一口一口吃草,又發現了一個水池,水泉甘冽、澄清如鏡,大師喜出望外,下去就飲。
不是讓你們聽故事,是要體會「猶如渴者得清泉」的心境,用那樣的心來聞法念佛,我們累劫以來也是口乾舌燥全身發燙,頭暈目眩,今「猶如渴者得清泉」。
任何境緣現前,都不失去信心。(逆境、所求不果遂)
請大家一定不要變心好不好?
(三)業力現前,任何境緣仍安住念佛,不尋找念佛以外的方法解決,結果如何完全接受。
1、業力說明:
不是因為念佛,業障才變多;而是每個人本來就有很多業障,在不同的時間、地方、因緣,顯現出來。
念佛一定消業,念佛之後逆境現前,不能歸咎於:「為什麼念佛之後反而不順?」
看到一件事情的結果,把不是原因的因,認為是原因的因,在佛法上,我們稱為「非因計因」,錯認原因。
譬如:古印度佛陀時代有九十六種外道,其中一種外道就是用吃草當作修行。為什麼呢?他們有天眼,見到牛死後生天了,錯認為牛生天的原因是因為吃草,所以他們就學著吃草,希望藉此死後也能生天。他們只見眼前牛吃草,沒有見到牛的前生曾造善業,當生的畜生業報受完,就享來生生天的善報。這樣把不是生天原因的因,當作生天之因,就是「非因計因」。
生天的原因:前生造善業。錯解生天原因:吃草。
有限的天眼通不足為憑!又沒有宿命通,看不到牛前生行善,所以神通不足信!
2、業力木頭比喻
【念佛如釜底抽薪】
師父將業力凡夫生生世世輪迴中,所有造作的業都比喻成一根一根的木頭,多生輪迴以來所做的大大小小業力木頭已經堆積得比一座須彌山還高,而眾生每次輪迴都必須承受這些木頭燃燒時的痛苦。
眾生每一生的定業就像山頂上準備燃燒的木頭,每一根木頭都有編號及日期,因為業力是有排序的,而且每一生有多少跟業力木頭是固定的,當我們出生那一刻開始,業力木頭就照著邊號的順序依次被點燃,也就是說,從我們獲得生命的那一刻就開始承受定業,例如有些人從嬰兒時期就受盡各種病苦,甚至動大手術住進加護病房,這就是證明。
念佛的功德力如何消我們的罪業,又如何影響已經在燃燒的木頭,減少我們的痛苦呢?
【念佛消滅的是生死輪迴的業力木頭山】
世間如果發生像森林大火的火災,消防員救火時會先闢一道防火牆,阿彌陀佛消除眾生業火也是如此。
當我們開始念佛,阿彌陀佛馬上趕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築一道防火牆,不讓火勢繼續蔓延,然後幫我們將整座業力山當中,下一生還未燃燒的木頭抽走,也就是說,阿彌陀佛已經盡除我們未來世的輪迴業力,令我們不再受輪迴的痛苦!
此時,只剩下山頂上的今生定業火焰在燃燒。
接著,阿彌陀佛也想盡辦法熄滅我們已燃的「今生定業」,減少我們的痛苦。
【念佛能助緣已燃燒的今生定業火焰變小】
如同一般救火的方式,我們念佛後,佛號的功德力會有以下作用。
(一)阻隔氧氣進入,以使火焰變小:減少惡的外緣,令我們承受的惡果減輕。
(二)灌入水柱以降溫:注入功德善緣,令受報轉輕。
(三)取走燃料:改變業力結構,鬆散木頭,令受報轉小。
以上滅火的效果,跟當事人念佛的精進程度有直接關聯!越精進念佛所阻隔的氧氣越多、注入的水量越大、火焰減小越多,雖然業力木頭仍在燃燒,但是灼熱感疼痛感已大大降低。
【滅火需要時間】
我們無始劫來的罪業形成今生的定業,其業火比世間的森林大火大上百千萬倍,森林大火都要竭盡數月澆灌方能撲滅,更何況是我們的業火?
所以即便眼前尚未見到「自己感覺」的念佛效果,也要堅定的念下去,假以時日一定會改善!
3、洪洙案例
清朝康熙己酉年,浙江省嘉善縣有一位姓支的生員(鄉試中入榜者),有一天告訴他一位姓顧的好友說:「我最近心神恍惚,總覺得有人老跟著我;夜晚夢多,夢中總是被人追趕,逼迫我至絕路,驚醒了就再也不敢合眼。」沒多久,支生就病了,病中狂語不休。好友顧生將此事告訴方外友人西蓮僧,西蓮僧去看支生時,支生比手劃腳的說:
(1)「我姓洪名洙,是明初姚將軍(支生)的副將。主將見我妻子江氏甚美,就起邪心,圖謀強佔我妻;叫我領兵去打一場不可能勝的惡戰,陷我於死地,最後全軍覆沒。我死後,他果然逼我妻子從他,我妻貞節,自縊而亡。當時我就要報仇,但他在朝中是個仗義直言的人,又因為人耿介,被奸臣所害,反使我沒有直接報仇的機會;
(2)第二世,他出家為僧,精進不懈,也使我無法下手;
(3)第三世他是宰相,勤政愛民,有福祿諸神守護著他,我根本不能靠近;
(4)第四世他是戒行僧,
(5)第五世是富而好施、濟貧行善的貴人。
(6)他多世的修福修德,這一生本該金榜有名,為官三十年;在戊申年的考試,他即連連考中,但他犯了淫行,又因爭風吃醋,害了四個人,命中註定的功名已被削盡,我才有機會報仇。如今我將討還這筆債!當年他為了我妻美色,而作出愚昧無知的事,害我家破人亡;而今,我勾其魂而亂之,令他頭腦不清、心神不寧,讓他瘋瘋顛顛。」
「西蓮僧勸冤家」
西蓮僧聽「支生」條理分明的述說「洪洙」的事,不像是胡言亂語,於是勸「洪洙」:「冤家宜解不宜結,你尋仇多世,也漂泊了多世,該看透這人世間的生、老、病、死、七情六慾,都是過眼雲煙;你也該知道:妻子、女兒譬如水上浮萍,林中宿鳥,因緣聚則會合,因緣盡則離散;幾世前你的親眷,現在他們又在哪裡呢?那時候是一家人,後世未必都能得人身,也未必能因福報相同、相近而相遇;你看了這幾世,不就是鏡中花,水中月嗎?看似有,而實際並非恆常不消失的。你今世報他,他來世報你,冤冤相報何時能了?」
經過西蓮僧的開示和勸解,「洪洙」幡然了悟,放棄了報仇的初衷。西蓮僧答應為「洪洙」誦經,並且希望他皈依佛門,以求解脫。一周後,支生的病痊癒了。但是過了幾天,支生再度神智異常,顧友又找來西蓮僧,此時「洪洙」再度借支生之口,向西蓮僧說:「我承佛力超生,已化前怨;但此人因爭奪女色,以致被害的四個人不願饒他,我恐怕師父以為我背信,特來相報。」
不久,支生病重,手足抽搐,口角流涎,自咬舌頭,仆地痙攣而死。
支生累世為高官、為僧、為宰相,理應是一位福星高照之人,只因一時色迷心竅,種下惡緣,由此減祿、喪生,走上悲劇之路。貪愛縱慾這件事,好比刀口上的蜜,舐之則有割舌之患。
佛言:「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洪洙與姚將軍的事發生在明朝,即使至二、三百年後的清朝,所欠業債仍被追索——何況現世所造諸業,更不能免!我們今世得生為人,而又頭腦清明,實需心生警惕,勿埋下不良種子!為官之人,切忌借職務之便作損德之事!
【道晟法師案語】
累劫輪迴以來,我們的業力有百千萬億條,因緣到即受報,有人生病,念佛以後略改善,不久之後病情又加重,其中一種情形就是另一條業力又顯現,或者也有可能「後報前受」、「縮短時間受重報」!
但不管是哪一種情形,都應堅定念佛下去,不起任何懷疑、任何退失心念。
(邱淑貞案例)
112年6月30發心為台灣及世界祈福後,所遭遇的不可思議!
86年天旋地轉,無法正常行動,只能在床上休息,頭及身體不能隨意移動,沒辦法躺下,只能靠坐床頭。
怕光,一絲絲光線都不行,怕吵,細微的聲響都覺得難過。
沒法進食及飲水。開始了長達27年的「眩暈」之苦。「它」嚴重影響弟子的生活作息、工作及家庭運行,所有的一切都繞著「它」改變。
103年台大眩暈門診主治醫師楊主任「查無原因」
98年車禍,因手術時插管,抽管後吞口水都刺痛,加上頸椎椎間盤內外傷口及右膝的疼痛,無法入睡,精神瀕臨崩潰
術後蓮友勸念佛,未念
98-100年,頸椎需固定,致工作上異常不便,肌肉鈣化、萎縮,無法使力,走路困難,身心俱疲,還是沒有念佛
100年,開始念佛,念得不多。後面幾年漸漸進步。
110年(農曆年),發願連續3年念佛百萬(以上),
112年(1/23),第一次參加百萬念佛,及十方圓通寺發起的各種回向(氣爆、地震、颱風)。
112年6月30日第一次參加為台灣及世界祈福佛號募化活動,當時以全部的佛號100萬發心,7月1日(星期六)師父上疏文並燒化,當天眩暈症狀惡化,力道排山倒海而來,整個人陷入前所未有的病苦中,感覺自己快不行了,決心念佛求生西方,實在極度不舒服,只能在心裡有一句沒一句的念佛。
虛弱的連站都沒辦法,不知為什麼全身像被戰車輾過一般,身體不像是自己的。
之後的20天當中,雖然看過醫生,打了針吃了藥,症狀沒有完全消失,一直反反覆覆,稍覺好一些,1、2天又加重,然後又感覺舒服一些,3、4天又加重一些,前後整整一個月受著眩暈症狀的折磨,逐漸恢復體力已經是9月了。
直至今日,過去的9個月中,眩沒有再發作,暈也沒再發作,佛號功德化消了我的業,讓我該受業力折磨的時間壓縮在一個月中,「長業短報」,如影隨形27年無藥可治的眩暈症狀,竟然痊癒了。
弟子用阿彌陀佛給的「無上黑金卡」領出了功德法財,買到了健康。
【道晟法師案語】
1業力「長報短受」之說明,結果是無藥可治的暈眩症狀痊癒。
2信願堅定,不因念佛100萬聲回向後症狀加劇而退心。
3決心念佛求生西方是最正確的心態!印光大師云:「有命,會快速痊癒;無命,往生西方。」
【第五招、但盡凡心心亂佛住】~凡夫也能念念相續
(一)凡夫本色,白木念佛
證空上人常以「白木之念佛」之喻,說明本願念佛之義。
「白木」是本色之意,未加任何顏色之意,並非限定白色。所以「白木念佛」並非限定只能單調無味的直念佛號,而是當下以最自然的狀態念佛方式都是「白木念佛」(本色念佛)。
依自己的根機任運念佛,法爾自然地念佛,我們是凡夫,就以凡夫的根機念佛,每個人都不同,就以最適合你的方式念佛。
歡喜的時候就歡喜念佛(唱佛),悲傷流淚的時候就悲傷流淚念佛(唱佛),恐懼害怕時就大聲念佛,不論什麼心境,隨順當下念佛,都是「白木念佛」
上人說:只要一心歸命阿彌陀佛,一心仰靠佛力救度,一心稱念彌陀佛名,
忘記了,那就忘記了,想起來再念!
睡著了,那就睡著了,醒過來再念!
太忙了,那就太忙了,閒下來再念!
凡夫做得到,沒有壓力很輕鬆,念越多越好!
安心地隨時念佛、隨作息念佛、隨心情念佛,「白木念佛」最容易讓我們以安心自在的方式達到「相續念佛」。
白木念佛最能體現阿彌陀佛隨順眾生的慈悲,也符合中道。
(二)但盡凡心
阿彌陀佛平等救度眾生,只要我們口稱佛名,沒有任何條件,他不要求你念佛的質量,念佛的數量,念佛的時間,完全沒有要求,因為每個人條件不同,只要安心的念佛、盡心的相續念佛就可以了。
善導大師三不問:不問時節久近,不問罪福多少,不問時處諸緣。
(三)心亂佛住
凡夫本就妄想為體,無法不想,那就一邊想一邊念佛。
妄想如同流水,信願念佛的心如同月影,流水沖不走月影,妄想不妨礙彌陀的救度,法然上人說「流急月不去,心亂佛常住」。
(四)念念不捨相續念佛
一輩子對佛號念念不捨,常思常想常上心頭,如母親對孩子的愛。
雖然母親在上班時要專心工作,忙碌時、睡覺時內心暫時沒有想到孩子,但是對孩子的一直存在心中,這份愛讓母親經常想起孩子,這份愛越重,想起孩子的頻率越高,這就是母親對孩子的念念不捨。
以平生業成來說,念佛人的念念不捨也應如此,即使因工作、睡眠沒有念佛時,心中依然有佛號的存在,越愛阿彌陀佛,想起阿彌陀佛的頻率也越高。
人的念頭像一條河流,平時只能看見水面上的水花,念佛時,佛號就像浮在河流的水面上;暫時停止念佛時,只是暫時從水面潛入水中,佛號依然在水中與所有業力一同向前運行並非消失!又如同愛唱歌的人,即使沒有唱歌時,心中還是有歌曲跟旋律!
澆水喻
又如同我們種花種樹要時常澆水,剛澆水的時候可以看到水,但是停止澆水後,表面上看不到水了,但是水還在,只是太久沒澆水(念佛),裡面就真的沒水了,根也會枯死。
所以要相續念佛澆水。
所以如果真的愛你的孩子、愛阿彌陀佛,就不可能會超過一天以上,甚至三天、五天都沒有想到孩子或是念阿彌陀佛。
【第六招、佛光授手步步為營】
老實念佛,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粗持重戒。
(一)老實慎重走在白道上
短暫的人生如同善導大師說的只有百步之遙,雖然水火二河兇猛,但是通往彼岸的白道雖只有四五吋寬卻堅不可摧,我們應該守本分,本分就是謹慎專注地走在白道上面,絕不能說因為白道堅固不可催,就恣意癲狂行走偏鋒,致自身於險地,甚至失足墜河,一失白道萬劫不復,已經輪迴無量劫受無量苦,長久停留在三塗,此時此刻有因緣踏上白道,得到彌陀光明攝取,卻為了貪圖幾步(人生真正玩樂的時間沒幾年)的五欲之樂,可能導致自己失足墜河,佛子不專心一意老實念佛,甚至故意破戒殺生吃肉不行善,念佛原本就不精進,如果惡果現前決定動搖念佛之心,錯失的是等覺菩薩才有資格被攝取的佛光明,是世間最大愚痴,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粗持重戒,老實念佛就是專心謹慎地走在白道上,務必要珍重自愛。
所以蓮友知道了自己身上有珍寶之外,更要自愛不要弄丟了這寶貝回去當乞丐,要謹慎小心的持這寶貝,汝等好持是語(持佛名號)
(二)看清世間五欲六塵,不比較不計較,無諍念佛
老實念佛,與人無諍,不談閒言雜語、人我是非,不計較順逆苦樂、稱譏毀譽,不想出風頭、不想顯耀自己,也不故意造作。
人家讚嘆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人家鄙視也是「南無阿彌陀佛」
心中始終只有「南無阿彌陀佛」,其它都置之度外,這就是無諍念佛,真正老實念佛。
(三)惡果現前,決定動搖念佛之心!
1、祖師法語是獨尊念佛,突顯念佛為往生之本,非摒棄其餘善行。專持名號老實念佛求生西方,念念不忘念佛是往生之本才能報彌陀恩、釋迦恩
2、諸惡莫做眾善奉行同是彌陀、釋迦與十方諸佛教誨,亦不能忘。善導大師、法照大師、蕅益大師都是眾善奉行持戒精嚴的念佛人,蕅益大師晚年雖專修念佛,能仍看出對於世人破戒的感慨,所以佛弟子除了念佛報佛恩,也要像印光大師教誨敦倫盡分,閑邪存誠,粗持重戒,老實念佛。意思是盡本分守本分,父母的、夫妻的、子女的、朋友的、兄弟的、工作的、學校的等等各種本分,閑邪存誠即內心知道是不對的就不要做,人生很短不要多造惡業增加惡緣,影響自己念佛。
(造惡會增加惡緣,影響念佛,或是會業力現前,使人心煩意亂時,念佛念不下去!)
3、佛光攝護念佛眾生,平生滅罪消災,佛力不可思議;然而眾生舊罪才滅、新罪又起(洪洙與支生),也是眾生業力不可思議,這是念佛人往生淨土之前,各各仍有不同的業力會現前。
4、如果不念佛,業力遲早一定也會現前,該墮惡道,就墮惡道。念佛了,業力日漸減輕,可化來生地獄果報,成為現受的災難或疾病。現生災難、疾病,比起地獄極痛苦報,可謂重罪輕受。
5、有人念佛,迅速化解苦報,或者化苦難為無形。原因很多,可能前生佛緣已深,才舉佛號,便能化險為夷;可能心地虔誠更甚常人,對佛信受不疑......。
6、已經念佛,雖仍遭遇苦難,應知彌陀已經為我們化解許多。倘若沒有念佛,苦難應該更甚今日。
【第七招、花開極樂畢竟逍遙】
(一)唯一目標「極樂世界」。若不往生,落入第三世怨。
秦檜前世是雁蕩山地藏寺的香燈師
秦檜前生乃雁蕩山僧(是浙江省雁蕩山地藏寺的香燈師),以前生之修持,轉世為宋朝之宰相,受金人之賄賂,事事均為金人謀,殺金人所怕之岳飛。凡不與伊同謀者或貶謫,或誅戮,卒至死後永墮地獄,百姓恨無由消,遂以面做兩條(秦檜及夫人)共炸而食之,名曰:油炸檜,又鑄鐵像跪於岳墳前,凡拜岳墳者,皆持木板痛打,又向其頭其身尿以洩恨。……秦檜之結果令人膽寒而心痛。甚至連地藏菩薩要救他也不能。(摘錄於《印光大師文鈔》)(博主看雪客註:可見修行者發願是多麼重要)
秦檜在往昔很孝順父母的,因為他孝順父母,有一些功德,所以今生就得了富貴。可是得了富貴,他就忘本了,不知道再繼續以往的善根,而培植將來的善果。因為忘了,於是乎就造了很多罪業。
地藏王菩薩因秦檜前世是雁蕩山地藏寺的香燈師,所以就覺得這個人應該度一度他。地藏王菩薩的願力大,他就發心去度這秦檜。
他怎麼樣度秦檜呢?他預備在手心裏寫一個「佛」字給秦檜看,只要秦檜認識這個字,念一聲,說這是一個「佛」字,那麼他就把秦檜所造的罪業都赦免,不究以往了,因為他說了一個「佛」字。地藏菩薩有這種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秦檜。
可是秦檜見著地藏王菩薩,也不生恭敬心。因他不生恭敬心,地藏王菩薩就用大威神力,用拂塵一掃,這麼一晃,秦檜自自然然就跪倒地下了,想要站起來也站不起來。地藏王菩薩就伸出一隻手,問他說:「你看看我手心裏這是個什麼字?」
秦檜一看就說了:「我中過狀元,現在做的是宰相,各國的文字我都認識,所有各國來的文字都要經過我的眼睛來看,何況這麼一個字呢?你以為這個字我不認識?我認識是認識,我就不給你念。」
你看看!地藏王菩薩用慈悲心,只叫他讀一個「佛」字,他也認識這個「佛」字,但是就不念出聲音來,還說:「我認識是認識,我就不給你念。」結果他業障不消,還要墮地獄去,這足證明念佛是不容易的。
死心歸順彌陀,不信業力誘惑,平生保護,臨終接引。今生之後的業力債,由阿彌陀佛買單還債,唯有「花開極樂」可以凡種變佛種,凡命變佛命,理應慚愧感恩,千恩萬足一心念佛。
靠我們自己還債永遠入不敷出、永遠透支,永遠輪迴(常沒常流轉)
【功成、祝福大家】
祝福大家練成六字神功,往後每天練功不可懈怠!
六字神功最重要的是讓念佛與我們生命融為一體,讓我們身心都有阿彌陀佛,讓他存在每個念頭中,
歡喜跟哀傷當中都記得有阿彌陀佛,
面臨每一次選擇都記得有阿彌陀佛,
就連呼吸、心跳、血液、細胞的連動都會聯想到阿彌陀佛,以念佛做為人生最高的原則,由阿彌陀佛擔任生命的指揮歸,無條件歸順,稱名願往生,決定一向專念成佛!
感恩成就今日這場法會的所有人,感恩你們,請一定相續念佛,多到淨土宗道場念佛聞法,盡心護持淨土宗,南無阿彌陀佛!
(2024年8月10日,講於板樹體育館)